文章摘要: 豆腐是中国的传统食品,据说是汉朝的时候淮南王刘安发明的豆腐,在经过不断的改造,进步之后慢慢的变成了我们现在食用的豆腐,而豆腐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一种常见主要的食物,
豆腐是中国的传统食品,据说是汉朝的时候淮南王刘安发明的豆腐,在经过不断的改造,进步之后慢慢的变成了我们现在食用的豆腐,而豆腐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一种常见主要的食物,并且很受大家的喜欢,被人们称为“植物肉”。
豆腐由于加工的工艺不同,也就是点豆腐的时候用的物质不同,像北方地区一般用盐卤作为点豆腐的凝固剂,这样制成的豆腐含水量比较低一般在85%-88%之间,口感比较硬,叫做北豆腐也被叫做老豆腐,而南方一般用石膏粉作为点豆腐的凝固剂,制成的豆腐含水量有90%左右比较高口感细嫩,叫做南豆腐也被叫做水豆腐,这两种豆腐的历史比较悠久,现在新出的一种点豆腐的凝固剂叫做葡萄糖酸-δ-内酯,制成的豆腐含水量高,口感很嫩,叫做内酯豆腐。在这个基础之上,又有了冻豆腐,油豆腐,豆腐皮等等的衍生物,而根据原材料的不同,有黄豆豆腐,黑豆豆腐,花生豆腐,绿豆豆腐等等各种各样的豆腐。
下面就具体的介绍一下豆腐的制作过程
1.首先大家都知道豆腐的原料是豆子,可以是黄豆,也可以是豌豆,绿豆,黑豆等等其他的豆类,在原材料上尽量选择饱满圆润,没有虫眼,没有发霉,没有杂质的豆子,然后清洗干净去掉豆壳。
2.把洗干净的豆子放在水中浸泡一段时间,根据季节的不同,浸泡的时间也不同,冬天时间长一些需要4-5个小时,夏天时间相对短一些需要2.5-3个小时之间,浸泡的时间要注意,不能太长,时间太长会失去浆头,豆腐就做不成了。然后根据各个豆子的比例,加水磨豆子变成生豆浆。以黄豆为例子,一般豆和水的比例在1:5或者1:6之间。
3.接下来就是用特制的一种布袋将磨好的生豆浆装好,并把袋口绑紧,开始用力的挤压布袋,这个过程叫做榨浆,一般榨浆会进行两次,在第一次榨浆完后打开袋口,倒入一些清水进行第二次榨浆,这个过程主要就是用特制的布袋,这种特制的布袋会透出豆浆滤过豆渣。
4.把榨浆榨出的生豆浆倒入锅中大火煮沸,这个过程不要盖上锅盖,在煮的时候还要撇去加热过程中产生的泡沫,并且要时刻注意火候,不要让豆浆沸腾后溢出锅,一般将豆浆加热到90-110摄氏度之间就可以了,时间太长或太短都不可以,会影响豆浆的质量。
5.接下来的这个步骤比较重要,就是点豆腐了,这里介绍的是用石膏作为凝固剂的点豆腐,把石膏粉用清水调成石膏浆,倒入刚煮好的豆浆中,在这个过程中还要用勺子轻轻的搅拌,让石膏浆均匀的分布在豆浆中,静置几分钟之后,豆浆就会凝固成豆腐花。
6.这时候就是我们平时吃的豆腐花,还不是最终的豆腐,在凝固成豆腐花的15分钟之内,用勺子把豆腐花装到事先准备好的包好布的做豆腐容器里面,装满以后用布把豆腐花包起来,盖上配套的压板,约10-20分钟之后就制成豆腐了,由于点豆腐的时候用的凝固剂是石膏,所以最终制成的也就是水豆腐。